隨著科技的進步,剖腹產手術越來越成熟,很多媽媽因為害怕自然分娩時的疼痛,早早就決定剖腹產。還有一些準媽媽因為其他的某些原因而不得不選擇剖腹產。
剖腹產固然有它的好處,但選擇此方法分娩的媽媽們在產后一定要做好護理護理,這樣才有可能讓手術后蹤遺癥降至最低,才能使身體更好的恢復。
1、預防血栓性靜脈炎------盡早活動
剖宮產的患者容易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表現為下肢疼痛、壓痛、水腫、心跳及呼吸會加速。剖宮產術后麻藥退去雙腳恢復知覺,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術后24小時后應該練習翻身、坐起,導尿管拔除后應下地走動,這樣不僅能增加胃腸蠕動,還可預防腸黏連及靜脈血栓形成等。下床活動前可用束腹帶綁住腹部,這樣能減少因為震動的碰到傷口而引起疼痛。
2、預防尿路感染、便秘------及時大小便
一般術后第二天在拔除留置導尿管后3~4小時應排尿,達到自然沖洗尿路的目的。如果解不出來,應告訴醫(yī)生,直至能暢通排尿為止,否則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剖宮產后,由于傷口疼痛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順利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便秘,若有痔瘡,情況將會變得更加嚴重,因此術后產婦應按平時習慣及時大小便。
3、避免嘔吐或腹脹-------清淡飲食
剖宮產產婦術后6小時內因麻醉藥藥效尚未消失,全身反應低下,為避免引起嗆咳、嘔吐等,應暫時禁食,若產婦確實口渴,可間隔一定時間喂少量溫水。術后6小時,可進食流食,如熬得雞、鴨、魚、骨頭湯等。進食之前可用少量溫水潤喉,每次大約50毫升,若有腹脹或嘔吐應多下床活動,或者用薄荷油涂抹肚臍周圍。
第一餐以清淡簡單為宜,例如稀飯、清湯,并要少量。若無任何腸胃不適,則可在下一餐恢復正常的食量,哺喂母乳的媽媽可多食用魚湯及多喝水。術后盡量避免攝取容易產氣的食物,避免油膩和刺激性的食物,多攝取高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多攝取纖維素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