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溫熱中藥:附子、肉蓯蓉、肉桂(可引起子宮充血,顯示通經作用)、干姜、半夏等
一些溫性藥物,可以益氣養(yǎng)血、健脾暖胃、驅散風寒,很適宜新媽媽服用。但太過熱性的藥物,則會傷害新媽媽的身體。因為辛辣溫燥藥物可助內熱,而使新媽媽上火,出現(xiàn)口舌生瘡、大便秘結或痔瘡等癥狀。而且母體內熱可通過乳汁影響到嬰兒,使嬰兒內熱加重。同時太過溫熱的藥物容易使新媽媽出汗增加,耗損新媽媽的身體。
4.寒涼瀉下藥:大黃、牛黃、芒硝、番瀉葉等
過于寒涼瀉下的藥物不利于身體虛弱的新媽媽,所以產后一定要慎用此類中藥。
5.滋膩中藥:熟地等
太過滋膩的藥物會影響新媽媽的脾胃功能,因此為了保障消化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新媽媽應避開滋膩的中藥。
哺乳期間不能經常吃巧克力:巧克力中所含的可可堿會進入母乳,并通過哺乳進入寶貝的體內,損害寶貝的神經系統(tǒng)和心臟,導致消化不良、睡眠不穩(wěn)、哭鬧不停等。另外,常吃巧克力會影響產婦的食欲,造成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供給不足。這樣,不僅影響產婦的身體康復,還會影響寶貝的生長發(fā)育。
不能經常喝茶:多進湯汁固然可增加乳汁分泌,但茶葉中含有的鞣酸會影響腸道對鐵的吸收,容易引起產后貧血。而且,茶水中還含有咖啡因,產婦飲用茶水后不僅難以入睡,影響體力恢復,咖啡因還可通過乳汁進入寶貝的身體內,導致發(fā)生腸痙攣或突然無故地啼哭。
不能只吃母雞不吃公雞:分娩后體內的雌、孕激素水平降低,有利于乳汁形成。但母雞的卵巢和蛋衣中卻含有一定量雌激素,會減弱催乳素的功效,從而影響乳汁分泌。而公雞含有雄激素,可以對抗雌激素。把大公雞清燉會促使乳汁分泌,而且公雞的脂肪較少,產婦吃了不容易發(fā)胖,有助于哺乳期保持較好的身材,也不容易引起寶貝發(fā)生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