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經(jīng)走訪老師了解到,孫女以為教的算術內容在幼兒園學過了,覺得會了,“這些”我已經(jīng)學習過了,今日再來學沒勁,就不再專心聽講,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于是考試就犯傻了。由此說明,早教內容與小學教育內容重疊,不僅浪費孩子的時間,而且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自滿情緒,對以后學習同類學科掉以輕心。
因此,早教內容應側重于放在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常識、衛(wèi)生知識、安全知識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盡量不要與小學的教育內容重疊。
魏詩佩:因人而異未嘗不可
我有一位堂兄家境比較富裕,且從小就聰明過人,表現(xiàn)與眾不同。其父見是棵好苗子,四歲就讓他進了小學,果然各科成績優(yōu)異,在班級一枝獨秀。他父親喜出望外,讀完二年級就讓兒子連跳兩級進了高小五年級。從此一路順風,讀完初中、高中,一舉考進上海交大,輕輕松松學完所有課程,出國留學讀博士。
學業(yè)完成后找到了一份相當好的工作,其經(jīng)歷讓人羨慕不已。這說明一個問題,一個人若從小有才有志,就要讓其趁早發(fā)揮,決不可延誤,否則就是對人才的一種浪費。
涉及到當今的幼教事宜,我認為,對待自己的孩子,若發(fā)現(xiàn)其真有天賦,就不可埋沒,需及時挖掘,盡快發(fā)揮其聰明才智,搞點早教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這不是什么拔苗助長,而是實事求是。再則,讓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材,早日為國效勞,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亦是美事一樁。若自己的孩子本來智商一般,沒什么過人之處,就不必花這份心思了,因為拔苗助長、得不償失的事不可取。
耿實:家長要讓幼兒“快樂每一天”
社會上的有識之士,大多不主張過早對幼兒進行知識技能教育,呼吁對幼兒不要早教。但一轉眼之間,幼兒早教卻已成氣候,有了個“體系”:家長在子女兩三歲時就在念叨“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千方百計動早教的腦筋;有的幼兒園中班、大班就開始教字、教加減法、教拼音;市場已出現(xiàn)不少名為“早教培訓中心”實為撈錢的“學店”,學店老板收費后關門卷款潛逃的新聞也時有所聞。
最近,電視中還有“幼兒簡歷”的報道,說某地有位家長,竟為三四歲的孩子制作了簡歷,上面赫然有“鋼琴名師親授”、“能背唐詩若干首”、“識字若干”等內容,這真是個幼兒早教“典范”。
幼兒早教如此泛濫,可以說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闖的禍。“起跑線”說從出現(xiàn)至今,八個字一字未變,內涵卻已發(fā)生很大變化。開始,“起跑線”指的是教育資源,說如果一個孩子進了重點中學,高考錄取已基本不成問題,其他進非重點中學的孩子,進高校無望,已輸在起跑線上了。
后來,盡管仍然指教育資源,具體指向已經(jīng)變了,說如果孩子進不了名牌小學、名牌幼兒園,等于在“起跑線”上就輸了。于是,家長就千方百計朝著名牌小學名牌幼兒園擠。如今,起跑線已指幼兒接受知識教育的時間,認為是越早越好,越早越主動。早,就能成功,晚人一步,就是輸在起跑線上。
然而,我以為,今天的“起跑線”說,是既不合科學,也毫無道理的。幼兒期應以玩樂為主,應以親子密切溝通為主,應以傳授必要的生活知識為主,不必急于灌輸其他知識。過于超前地灌輸知識,正好對著幼兒不善于抽象思維的短板,結果便是欲速則不達,吃力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