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是寶貝的基本需要,寶貝從小就表現出與人交往的需要,當媽媽喂嬰兒吃奶時,用“呵呵”的聲音與寶貝交往,寶貝會用眼睛看著媽媽或以笑作答,這是親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現;寶貝也非常喜歡跟小伙伴交往,即使不認識,只要碰在一起,八、九個月大的嬰兒便會互相摸抓,以表示親熱。年齡大一點的則因為有共同的樂趣、相互能懂的語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而且當寶貝的這種交往需要得到滿足時,往往特別高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看到有些寶貝性格畏縮、躲避、愛哭泣、不敢與人接觸,這與家庭的影響有很大的關系。這些寶貝的爸媽怕自己的寶貝吃虧,對其過分地保護,使寶貝養(yǎng)成了膽小怕事、遇事行為退縮的性格。要知道,寶貝的社會行為和人際關系對他今后成長的各方面都有影響,爸媽要注意培養(yǎng)寶貝開朗、活潑、善于與人相處的良好性格。
增強寶貝交往能力的小妙招:與人打招呼教寶貝向遇到的熟人打招呼,向他們問好。打招呼的時候教寶貝用不同的禮貌稱呼,如“叔叔,阿姨,奶奶”等,還要教寶貝使用禮貌的招呼用語“您好”、“您去上班嗎”等等。這可提升寶貝的人際智能。讓寶貝進行自我介紹到別人家做客的時候,讓寶貝簡單地自我介紹一下,不必說得太多,如果寶貝害羞,只要介紹一下姓名、年齡就可以了,這既能培養(yǎng)寶貝的人際交往能力,也能提升他的內省智能。到有相仿年齡寶貝的人家做客爸爸媽媽有時候也要挑選一下做客的對象。到有小寶貝的人家去做客,能為寶貝創(chuàng)造與人交往的時機。與寶貝一起玩耍時,也能培養(yǎng)寶貝合群及合作的意識。4.讓寶貝來幫忙爸爸媽媽可以假裝自己有困難,讓寶貝來幫一下忙,如幫忙搓一下抹布等。通過勞動,寶貝能建立自我服務及服務他人的意識。父母的幫忙請求能讓寶貝有參與感,并能訓練他最初的合作性,對他的人際交往有好處。讓寶貝去問路媽媽可以經常帶寶貝上街,在街上時,媽媽要鼓勵寶貝去問路,這可以提升他的人際智能,因為向陌生人詢問道路,可以充分鍛煉寶貝的人際交往能力。多做社交游戲爸爸媽媽可以經常在家中和寶貝一起做社交類游戲。比如,你們可以模擬一次購物,你做店主,寶貝做顧客。又或者做警察和行人問路的游戲。這樣可以讓寶貝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社交場景,寶貝也能學到更多社交禮儀,從而變得大膽。每個人都不是一出生就會與他人相處的,社交經驗需要一點點地積累。當寶貝不再拒絕和他人交往的時候,爸爸媽媽應該進一步去鼓勵寶貝,并告訴他最基本的社交禮儀,如打招呼時聲音要清晰,眼睛要看著對方等等。爸媽是寶貝最好的老師,以身作則才能培養(yǎng)出禮貌、大方、受歡迎的好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