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對語言的理解水平
在小學一年級開學的頭幾天,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插曲:老師讓學生回家寫五個音節(jié),每個音節(jié)寫三遍,孩子竟寫成五花八門的格式,有五個音節(jié)寫一遍的,有一個音節(jié)寫三遍的,五遍的,甚至一個音節(jié)寫滿一頁紙,有的孩子干脆一個字不寫,不知道老師曾布置過作業(yè)。
之所以發(fā)生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現(xiàn)象,是因為孩子不理解老師的語言,只有那些千叮嚀、萬囑咐的重復提醒才能記住。因此,父母沒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談,不要再有重疊詞,如飯飯、覺覺等,盡量少說或不說兒童化的語言,語言要逐漸精煉、復雜。
閱讀故事時,不要孩子一問就停下來解釋,要讓孩子能讀過全文自己根據(jù)情節(jié)消化體味其中的語句、詞匯,自己進行思考,內(nèi)化后再提出問題。多讓孩子談談所見所聞,學習一個事物的多種表述方法。
如“爸爸、媽媽和我在家里。”“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媽媽和我。”“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不同方法表述,同時,還可以以不同的問題讓孩子回答,長此以往,孩子會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收益非淺。
在幫助孩子理解語言上,多布置任務也是促進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種好形式。家長要以每天布置一個任務,由含一個條件的任務逐漸過渡到多重的常有多種指令的任務,為孩子對語言特別是任務性語言的理解打好基礎。
文明禮儀方面
入學意味著孩子從家里到了學校,開始了集體生活。在集體生活中與許多人接觸交往難免會發(fā)生一些糾紛、磨擦和矛盾,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孩子文明禮貌方面的行為習慣。那么,如何培養(yǎng)文明意識和行為習慣呢?
(1)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行為
我國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家長要從小就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禮貌行為。如在車船上能主動給老人、孕婦、幼兒、病人、殘疾人讓座,并樂意給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能在各種場合使用禮貌用語(您好、再見、謝謝、對不起、請等);做客時,不亂跑、不吵鬧。愛父母是子女必須具備的道德情操。
(如在公共汽車上,大哥哥姐姐給您和孩子讓坐了,除了讓孩子說“‘寫哥哥姐姐”外,我們還必須灌輸這樣的思想:“孩子,現(xiàn)在哥哥姐姐給您讓坐了,你長大后也要怎么做?”從小讓孩子懂得為小孩,老人讓座也是自己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