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需要互相理解、關(guān)心。對孩子付出愛的同時,也要讓他們知道,別人同樣也需要他的愛。這樣做就能使孩子在溝通中了解、關(guān)心別人的愿望,使孩子變得善解人意。
以案例一來講。父母不但需要引導孩子形成對這件事的正確看法,還需要讓孩子學會去理解老師。老師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是為了讓大家更用心的學習呢?讓孩子明白,老師對于他的責備是為了著想全班同學著想,是希望大家都不要在課堂上分心。即使老師判斷有誤,但老師的出發(fā)點卻是好的。
這樣換位思考,讓孩子學會包容、禮讓。與人發(fā)生不快和矛盾時,通過換位思考來冷靜處理。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摩擦,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大可不必輕易動怒,而應(yīng)換位思考,諒解別人,設(shè)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遇到別人由于誤會而冤枉自己或無意傷害了自己時,更應(yīng)當予以諒解。孩子懂得了這個道理,有利于長大后的為人處世。
理解他人,還需要從生活小事做起。
不少孩子習慣隨手扔垃圾,或者垃圾桶就在不遠但不愿意多走幾步。這樣不僅不文明,還容易養(yǎng)成孩子的自私性格。作為孩子的榜樣,父母應(yīng)該以身作則,無論多遠,都要把垃圾仍在垃圾桶里。類似這樣的小事聊不勝舉,父母平時多個心思,孩子的好習慣就能順利養(yǎng)成。
3、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案例二:樂樂是個性格內(nèi)向、比較膽小的孩子。而同班同學小偉則是個“小霸王”,性格相對比較霸道。所以在校的時候,小偉見到樂樂的東西漂亮就想據(jù)為己有,常常不經(jīng)樂樂同意就拿走,甚至會因為樂樂的不同意而動手打人。這讓樂樂很生氣,但又因為膽小而不敢做聲,于是就任由自己被欺負。
遇到這類問題,家長先要冷靜下來。不能因為孩子被欺負了就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走出困局。
首先通過詢問孩子動手打人好不好,讓孩子明確動手打人是錯誤的表現(xiàn),小偉這樣做不對,應(yīng)該給予批評。
然后,嘗試解決兩個孩子交往的問題。樂樂除了忍耐之外還可以做出什么行動呢?這是媽媽最關(guān)心也最需要引導的問題。試著先安慰孩子受傷的心靈,讓他先穩(wěn)定情緒。
再跟他探討一下,小偉為什么要欺負他?是不是因為小偉覺得你沒把他當朋友呢?可以鼓勵孩子和小偉多多交流,幫助孩子成為好朋友,學著與朋友分享一起分享有趣的事物。
如果小偉對樂樂的態(tài)度依然不改。那么媽媽就需要引導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還可以向老師、家長放映下問題,和他們討論下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同時,家長也需要反思,自家孩子是不是存在什么問題?
為什么提出這樣的疑問呢?雖然小偉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樂樂也同樣存在問題。正因為樂樂不夠自信、膽小怕事,缺少與同學的交流,便容易被一些霸道的孩子認為好欺負。所以父母引導孩子解決自己本身問題也是很重要??梢远嘟o孩子一些贊美、讓他多參與到集體活動中,讓他的性格變得更開朗大方。
本文由媽媽育兒網(wǎng)(http://m.15thirdstreetblackrock.com/)小編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