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更重要的沖突就表現(xiàn)在教育上
一個媽媽跟我這樣抱怨過:
有一天,我回家,發(fā)現(xiàn)女兒嘴上有甜味,就問:你吃糖了?她想了想,說:吃了。這時爺爺就沖出來,說:你這個叛徒,我都告訴過你不要告訴你媽媽,你還跟你媽媽說。
媽媽知道,不能跟老人起沖突,只好壓著情緒,跟孩子說:一定要跟媽媽誠實,吃了就是吃了,媽媽不是不允許你吃的明白嗎?
第二天,孩子又吃糖了,媽媽再問時,女兒疑惑了半天,想了想,說:我吃了還是沒吃呢?她不知道他該怎么樣回答。
一方面,這孩子怕爺爺說他是叛徒,一方面又怕媽媽擔心。你看,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所以很多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可會察言觀色了。他們會看看爺爺奶奶允許的是什么,如果爸爸媽媽不允許就不去找他們了,轉(zhuǎn)而去找爺爺奶奶。
就是因為我們在教養(yǎng)孩子過程中的不一致,導(dǎo)致了有這個空隙可以鉆。
NO.3對孩子的探索造成“限制”,影響孩子健康發(fā)展
老人最常跟孩子說的,就是:慢點跑,別摔著。一歲半以后,其實經(jīng)常是爺爺奶奶稍不注意,孩子一溜煙就沒有了。于是老人害怕:我干脆就抱著他好了。
經(jīng)常抱著孩子會導(dǎo)致什么情況?一旦會走路的孩子,反而不愿意走路了,老想讓大人抱著。我見過一個奶奶跟我說:實在抱不動他了。
我問:這孩子多重???
21斤。
多大了?
5個月。
這個大胖墩確實抱不動。這個時候,就該讓他坐,爬一爬。可是我們的爺爺奶奶疼孩子。但,你要阻礙他某些方面的發(fā)展就不是疼了,所以一定要有度。
我還看到有一個孩子,兩歲,自己能把褲子脫了,蹲到那兒尿尿。這個時候,奶奶從后頭跟上來,一巴掌就拍到了孩子屁股上。因為覺得孩子自己跑開了,太不聽話。害得奶奶在后面氣喘吁吁地追。
本來,小孩很成功地自己尿了尿了,還挺高興的,但是卻得到了一個巴掌。那么,這個孩子怎么想?他會想:我下次尿到褲襠里也不自己尿了,一定會這樣。
總之,由于體力受限,老人不太會跟孩子玩什么游戲,經(jīng)常看到的,就是老人坐邊上,孩子自己玩兒。孩子自己玩兒的過程中,限制也更多一些。這樣很容易養(yǎng)出膽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