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讓零用錢變成“練習錢”
理財能力是一個成年人必須具備的生活技能,然而學校并不傳授這種技能,那么在孩子成年之前,他們如何去學習這項技能呢?
對此,Lieber確信,沒有比零用錢更好的教育工具了。讓零用錢變成“練習錢”,“讓孩子們在真實的世界中使用手中的真金白銀,是再好不過的理財課了”,Lieber說。
一個月一次或一個星期一次定期發(fā)放零用錢,每年可以適度增加零用錢額度,比如每年增長1美元,讓孩子感覺自己在成長。
不過有一點必須注意:零用錢不應與家務掛鉤。因為做家務的意義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是家庭的一部分,有義務為家庭做出貢獻。一旦與金錢掛鉤,做家務就轉變成了一種商業(yè)交易。
3、給一套“系統(tǒng)”,讓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錢
光給孩子錢當然不行,還得給他一個管理系統(tǒng)。
Lieber建議,把零用錢分裝在三個透明罐子里,分別貼上三個標簽:give,save,spend。
這三個罐子模擬了一個成長型的預算系統(tǒng)。財政狀態(tài)健康的成年人一般將收入的約80%用來花費,15%-20%用來儲蓄,剩余用作慈善捐贈。所以,放入“Spend” 罐子的是用作日?;ㄙM的錢,放入“Save” 罐子的是暫時存起來以備未來之需或大件購買的錢,而放入“Give”罐子的是用作慈善捐贈的儲備。
一開始,由父母幫孩子決定每個儲蓄罐該分配多少錢,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給他們更多自主權去分配這些錢。
這個簡易系統(tǒng)不僅能夠模擬財務管理功能,還能向孩子潛移默化地灌輸健康的金錢價值觀。“Spend”可以教導孩子謙遜、節(jié)儉和審慎的決策,避免沖動型消費;“Save”可以培養(yǎng)孩子為長遠目標等待的耐心;而“Give”則可以教養(yǎng)出懂得付出與感恩的慈善之心。
除此之外,這套系統(tǒng)讓零用錢變得可控制可管理,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與自我控制能力。
2011年新西蘭曾經發(fā)布一項令人矚目的調查報告,該調查耗時32年,追蹤了1000個人從出生到32歲的生活狀況,其中一項重大發(fā)現是:那些在孩童時代缺乏自我控制力的人,比起自控力很強的人,在32歲時財務狀況普遍比較糟糕,擁有更少的儲蓄,更少的房產,更少的股票等資產以及更少的退休金儲備。
自我控制能力相比孩子的社會階層和IQ,能夠更為準確地預言他們成年后的財政狀況。
為了鼓勵孩子存錢,你還可以加入激勵機制。比如:放入Save罐子的錢可以得到存款利率;孩子得到的零用錢都必須上繳個人所得稅,只不過放入Spend罐子的錢征收比較高的個人所得稅,而分配到Save和Give罐子的錢,則征收比較低的個人所得稅。
最后,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必須使用透明罐子,不透明的小豬零錢罐、陶瓷或金屬的罐子都很成問題,因為我們必須讓孩子能夠看到里面有多少錢,它們是如何被消耗或增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