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7: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女兒朵朵還沒出生,我就開始規(guī)劃她的未來。7個月起開始識字,把所有的家具都貼上漢字標簽;從《三字經(jīng)》、《千字文》到唐詩,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誦。朵朵的記憶力非常好,背得又快又準。這令我驕傲不已。可等她3歲,問題卻來了:她太安靜了,同齡孩子都在外面玩,她卻一個人在角落里看書。
這讓我開始反思:我的操之過急會不會毀掉她本該快樂的童年?我小時候和小伙伴快樂無憂地玩耍,和神奇的大自然親密接觸……哪有什么早教?哪認得什么字?現(xiàn)在我不是也很好嗎?
我決定改變,不再強迫朵朵額外學太多知識,而朵朵的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每天看著朵朵自由、開心的笑臉,我感到無比知足。
專家點評:
童年生活具有獨特、不可替代的價值。可孩子的童年卻常常背負成人太多的期望,未出生時就提前“規(guī)劃”,7個月就提前教識字、背唐詩……“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代價就是犧牲孩子的快樂和自由??上驳氖?,媽媽及時反思了自己的問題,果斷“放棄”,讓女兒回歸了快樂童年,獲得了健康成長。
案例18:別讓強制的學習奪走童年的快樂
在“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驅(qū)使下,我曾給過孩子很多強制的“愛”。比如周末,我給他安排了一整天的課程,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稍有退步我便會大發(fā)雷霆,甚至動用家庭暴力,我常常能看到孩子眼中的怨恨與不滿。
每當孩子厭煩的時候,我又是好言相勸,又是物質(zhì)獎勵,把我以為的“特殊的愛”強加在他身上。直到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物質(zhì)已不再有吸引力,而且他開始極力地避開我。“學習”,無情地拉開了我和孩子的距離。
我也想當“慈母”,可事實上,我卻是個“暴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是不是太自私、太功利了?!
去年我參加了教育心理學的培訓,我懂得了很多,重新找到了愛的方向。作為母親要讓孩子在興趣的促使下主動學習,而不應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在焦慮與緊張的氛圍下生活。我要改變,先從放下自己的期望開始,尊重孩子的興趣。
專家點評:
我們常常借“愛”的名義綁架孩子,讓孩子背負我們的焦慮,完成我們未完成的期待。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按他的節(jié)奏成長,勝過所有“愛”的語言和物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