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則帖子:
有個媽媽聲稱,兒子讀小學(xué)的時候成績非常好,總是班上前三名??墒巧铣踔兄?,孩子開始變得叛逆起來,成績也日漸下滑。
焦急之余,這位媽媽報名了網(wǎng)課,主要學(xué)習(xí)如何陪孩子度過青春叛逆期。根據(jù)課程里講述的,這位媽媽開始選擇無條件接納孩子,給予孩子愛和動力。
可是兩年過去了,眼下馬上就要中考了,孩子卻整天沉迷于打游戲,學(xué)業(yè)竟不見絲毫起色。
這位媽媽非常疑惑:為何無條件接納了2年的孩子,如今仍是這般網(wǎng)癮少年?
相信許多媽媽也會有類似的困擾,很多時候,我們錯把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變成了無條件接納孩子的行為。
殊不知,父母應(yīng)當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因為孩子是我們的心肝脾胃肺,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父母在任何情況下,都應(yīng)該無條件接納孩子的行為。
父母是人,不是神,唯有做真實的父母,先學(xué)會接納自己,才能夠去更好地接納我們的孩子。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做真實的父母,遠比無條件接納孩子更重要。
01 真實的父母,可以前后不一致
前幾天在外面突然下起了暴雨,著急忙慌的我趕緊沖向樓底健身器材處躲雨。
進去了才發(fā)現(xiàn),還有三個孩子,一位媽媽也在這里躲雨。這3個孩子似乎并不受暴雨的影響,在健身器材處玩得不亦樂乎。
可一旁的媽媽卻不斷地告訴孩子應(yīng)該做什么,不應(yīng)該做什么,比如,不讓大孩子伸腳,以免碰到了小的,導(dǎo)致小的摔倒。再比如,不停地提醒孩子要扶好,不要動手摸其他人……
我在那里呆了多久,那位媽媽就喋喋不休地念叨了多久,話語中間幾乎沒有停頓。我覺得很詫異,一個人話怎么可以那么多?她難道不累嗎?
可事實上,她累不累確實和我沒什么關(guān)系,她只要自我感覺良好就行。這讓我開始思考,其實,每個父母注定是不一樣的,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接納程度也并不相同。
在《PET父母效能訓(xùn)練》這本書中,作者也認為,當父母自己的情緒根據(jù)每天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情況而產(chǎn)生變化時,父母是會前后表現(xiàn)不一致的。
比如,當家長由于睡眠不好而感到疲憊甚至頭痛時,很少有父母能夠做到真實地接納孩子的各種行為;
比如,如果父母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時,父母會本能地更愿意接納自己的孩子;
再比如,如果父母本身是個脾氣一點就著的人,那么,我們很難要求父母必須做到無條件接納孩子的任何行為。
另外,還有些父母,似乎天生容易接納柔柔弱弱的女孩子,而很難接受調(diào)皮搗蛋的男孩子。
總而言之,每個父母都是凡人,他們對每個孩子的接納程度也并不相同。作為父母,我們首先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先接納真實的自己在不同情況下的真實狀況,我們才能夠去更好地接納孩子。
真實的父母,是可以前后不一致的。
02 虛假的接納,對孩子會造成不良影響
什么是虛假的接納呢?
假設(shè)你的孩子到了晚上10點還不愿意睡覺,你這時候感覺非常生氣,你也許更愿意孩子早早睡著,然后你將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你可能也會擔(dān)心孩子因為睡眠不足而導(dǎo)致第二天感冒。
可是你心里卻想到了寬容育兒的原則,于是你選擇不去向孩子發(fā)號施令。這個時候,你的選擇就是虛假的接納。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秉持寬容育兒的原則,孩子將會感受到父母更多的愛。其實不然。父母對孩子的虛假接納,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會給親子關(guān)系造成嚴重的傷害。
孩子對父母的行為態(tài)度其實是非常敏感的。當父母內(nèi)心憤怒或心情不好時,他們會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一些小動作,比如,皺著眉頭,抿緊嘴唇,或者做出某些特定的姿勢,等等。
即使是嬰幼兒,也能夠捕捉到父母這些小動作背后蘊含的真正信息,他們會感知到父母的不接納,但是另一方面,父母的接納行為又讓他們感到困惑。
這種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會讓孩子不知所措,局促不安甚至?xí)X得備受挫折的煎熬。
如果孩子經(jīng)常遭遇這種左右為難的境地,他們會感到自己不被父母所喜愛,因此他們很有可能會做出不斷地試探,以此證明父母是否愛他們,這會讓孩子產(chǎn)生深深的焦慮感和不安全感。
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孩子可能會從父母矛盾的信息里意識到,父母喜歡口是心非,不夠誠實,不值得信任。
久而久之,孩子將會與父母越來越疏離,他們將不會愿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
03 父母是人,不是神
認識到父母是人,我們將會更真實地在孩子面前展現(xiàn)自己的喜怒哀樂,孩子也將會在你面前表現(xiàn)得更加自如放松。
因此,當孩子做出了某些行為讓你感到不適時,你不妨直白地告訴孩子,你無法接受他當前的行為。
你完全無須說太多關(guān)于安慰孩子的一些話語,你只需要果斷地否決孩子的行為,并讓孩子知道他這種行為可能帶來的后果。這樣一來,孩子會因為你的真實感受而認為你是一個誠實的人,值得信任的人,因此,他們也更容易接受你的看法。
父母是人,不是神。在孩子面前,我們沒有必要假裝自己無條件接受孩子的一切行為,當我們感到不適時,我們也無須假裝接納。
其實,每個孩子雖然都喜歡被父母接受,但是他們更愿意看到父母的接受是內(nèi)外一致的,而不是模棱兩可的。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惶惶然,能夠更容易接受父母的不接納。
寫在最后:
為人父母,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當我們因為養(yǎng)育孩子而殫精竭慮時,不妨?xí)簳r靜下心來,考慮一下自己的感受,照顧一下自己的情緒。
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但是,我們也不必過分苛責(zé)自己。
很多時候,做一個真實的父母,遠比無條件接納我們的孩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