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道題我不會做?”遇到孩子向你發(fā)出這樣幫助話語的時候,你是什么態(tài)度?
有的家長聽到后,不加思索脫口而出:“你是不是上課又沒聽講?為什么不會做?”語氣是責備,怒氣并夾雜著不耐煩。
但有的家長會這樣:聽到孩子的這個信號后,立即走到孩子身邊,俯下身子,愛撫的摸摸孩子的頭說:“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內(nèi)容書上有嗎?”陪伴孩子一起翻書查找。
同樣的問題,家長的態(tài)度不一樣,第一個孩子有可能以后遇到問題不會再向家長傾訴,時間一長孩子不僅沒有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會“感染”上家長的負能量,還有可能遇到問題逃避,不會再給家長說了。
而
家長日常回應(yīng)孩子時,要理解孩子,要站在孩子的同理心去幫助,這樣你們的親子關(guān)系會更融洽;你與孩子共情,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
下面講個案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家三人在小飯館吃飯,服務(wù)員上菜時,手指頭碰到菜了,9歲的兒子說要換掉菜,爸爸媽媽說算了,能吃就將就吃沒什么的!
兒子吃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猛地一下子把碗扣在父親的背上,
日常這一對夫妻倆都是少言寡語,老實本分的,9歲兒子覺得父母窩囊。
孩子的母親是個很賢惠的女人,日常言語很少,但今天她站起來“啪”的一下,響亮的一巴掌打在兒子臉上,父親兒子更是大眼瞪小眼,
女人一邊幫助男人擦身上的飯菜,一邊讓男人先回家。
這個媽媽沒有吵罵兒子,而是默默帶著兒子坐車到了一個車間,
“這是你爸爸上班的地方!你看這個是什么?你來試試背得動嗎?”媽媽指著地上的大麻袋動情地對孩子說。
孩子看到這個足有1米長的大麻袋,使出吃奶的力氣試了很多次,也沒挪動麻袋。
“這個麻袋你一點都拿不動,但是你爸爸每天要扛上七八個小時,有時候還要加班,這就是他每天的生活。”媽媽說完又默默地帶著兒子坐車回家了。
回到家,媽媽讓父親把衣服脫了,讓兒子看父親的后背,讓孩子摸一摸父親的后背,父親的后背很硬,那是一塊塊老繭。孩子終于知道父親背上為什么跟別人不一樣了。
“爸爸有了你和我,他什么都能忍,假設(shè)遇到事情大打出手,萬一自己傷了,誰來掙錢養(yǎng)活咱們?小不忍則亂大謀,退一步海闊天空,所以遇到一些憤憤不平,也就不去理會,為的是讓我們都太平。你父親是最了不起的男人!”兒子非常虔誠地看著媽媽。
感恩父親,他很快與父母在一個頻道上了,從那以后,這個孩子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知書達理,激情自信,尊老愛幼,學習特別勤奮,現(xiàn)在在一所重點高中上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