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陰霾的天空陸陸續(xù)續(xù)的飄下幾滴小雪花,瞬間覺得周遭冷了幾分。
小寶坐在我身邊,聚精會神的做著自己的小手工。他今天看到一個做新年紅包的手工,開心的決定效仿。拿著剪刀、雙面膠,他煞有介事的開始忙碌。倒是讓我得到幾分安靜。
我隨手拿了本書,漫無目的的翻看起來。還別說,開卷有益,就是如此吧!
一個7歲的小姑娘,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的主編,問了一個自己長久以來的疑惑:
她實在搞不明白,為什么她幫媽媽把烤好的甜餅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獎,而她的弟弟,那個什么都不干,只知搗蛋的戴維得到的卻是一個甜餅。
她因此非常不解,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嗎?如果是,那么,上帝為什么不獎勵好孩子?
在很多時候我們也常常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就是指那種會哭、會鬧、會吵吵、會大聲反抗說不公平的孩子,一般會得到格外多的關注;相反,那些聽話、懂事又比較自立的孩子,往往會被成人不自覺的忽略了。
因此,這些聽話懂事的孩子也難免會有同樣的疑問,難道自己不是好孩子嗎?難道好孩子就該被忽略嗎?
《芝加哥論壇報》的主編,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歷,回復了這個小女孩的疑惑:
上帝讓你成為好孩子,就是對你最高的獎賞!
這位主編告訴這個女孩,自己曾參加了一場婚禮,牧師主持完儀式后,新郎新娘互贈戒指時,陰差陽錯的把戒指戴在了對方的右手。牧師看到這個情節(jié),幽默的說:“右手已經夠完美了,我們還是把戒指來裝扮左手吧!”
這位主編立即意識到,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為他們已經非常完美了嗎?
后來,主編得出這樣的結論:上帝讓右手成為右手,就是對右手最高的獎賞;同理,上帝讓好人成為好人,就是對好人的最高獎賞;讓惡人成為惡人,就是對惡人最大的懲罰。
是的啊,孩子成為好孩子,本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而美好的事情,就是無價的。
有些父母會認為,孩子是需要鼓勵的,只有經常接受到鼓勵的孩子,才能夠精神愉悅,更愿意做好事、更愿意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
但是,若是孩子每次做好事之前,都要考慮一下,這次會不會得到獎勵以及會得到怎樣的獎勵,是不是孩子做事情的本心、本質就已經變了呢?孩子每次考試前后,都在算計自己能夠擁有多少錢,是不是也把考試的本質給忽略了?
所以,鼓勵并不是不可以,但沒有必要時時、處處把鼓勵,尤其是物質獎勵放在首位;比如一場電影、一本好書、孩子想要吃的一頓美餐……都可以成為鼓勵的一種;而父母的認可和擁抱,則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吧!
有些父母為了孩子,完全沒有了自我,在經濟上省吃儉用;在生活中處處以孩子為主;明明就是普通的工薪階級,非要把孩子照著“富二代”的標準養(yǎng),處處滿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機電腦非要最貴的,衣服鞋子一定品牌的。
甚至有些父母會認為,家庭不寬裕,是自己虧欠孩子的,擔心自己孩子被別人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嬌慣、寵溺孩子,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很奇怪、很扭曲的心理,是不是?這樣的心態(tài)下,又能培養(yǎng)出怎樣的孩子呢?算計、冷漠、自私、自我……當父母奇怪自家孩子為什么會這樣的時候,不妨先回頭看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以及對孩子的付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