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大驚失色:“什么,我洗?你,你洗!”
媽媽堅持原則:“是你弄臟的,你負責洗干凈!”
雖然笑笑根本洗不干凈衣服,只是隨便在清水里搓了幾下揉了幾下,但是,他明白了,他犯下的“錯誤”,就要自己去承擔責任、自己去補救,而不是一笑而過,別人替他收拾。
3、實例:不肯自己吃飯。
這個例子我專門寫過:《我把不吃飯的孩子“綁”了起來》。笑笑想一邊玩,一邊吃飯,于是嚷嚷著讓媽媽喂飯。媽媽用一根繩子把笑笑的雙手綁了起來,笑笑納悶,媽媽回答:“有手的人,都是自己吃飯的,你不想自己吃飯,就像沒有手一樣,所以我就把你的手綁起來。”很快,笑笑就切身感受到?jīng)]有手實在太不方便了,不能玩玩具,不能騎車……媽媽趁熱打鐵:“要么,你有手,你就必須自己吃飯,你也可以玩;要么,你沒有手,你不用自己吃飯,媽媽喂你,但是你也沒有手去玩。兩種情況,只能選擇一個!”這個過程,笑笑逐漸意識到手的重要作用:“我不想沒有手!”在重獲自由之后,主動要求自己吃飯。
為什么要自己吃飯?因為你自己有手,你就要獨立地生活。然而,給孩子講道理,光靠一張嘴去“講”,好像不起作用。何不用實際行動讓孩子品嘗一下“后果”?好,既然你不愿意自己吃飯,不愿意利用你自己的雙手去生活,那么,我就暫時剝奪你擁有一雙手的權(quán)利!
綁起來,不是“暴力”,整個過程,一點語言暴力和行為暴力都沒有,沒有仗勢欺人,也沒有強迫和傷害。這種自然的懲罰方式,只是為了讓孩子通過實際的感受,理解“沒有手”的后果,進一步明白“有手就應(yīng)該自己吃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