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孩子理解效率
其實也是認識時間的一種延伸。很多時候,關(guān)于時間、關(guān)于效率、關(guān)于快節(jié)奏,都是成人習慣了這個社會之后,才有的觀念,然后再用這個觀念去要求孩子。而在孩子來說,他們沒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在等著他們,他們的生活原本就是慢的,慢慢學習、慢慢適應(yīng)、慢慢成長。如果你想要孩子做事情不磨蹭、有效率,那就首先要讓孩子明白,什么是效率。
小米就問過我這個問題,讓我有了上述的感悟。然后給她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十分鐘的時間,你可以做好刷牙、洗臉、洗腳這三件事,但是因為你還想玩,一會兒跑到這里,一會兒跑到那里,最后只做成了刷牙這件事。本來十分鐘是可以做三件事的,結(jié)果你只做了一件事,這就說明你的效率低了,沒有利用好時間。
你想要孩子做事情不磨蹭,首先要讓孩子明白什么是效率
這么簡單地一舉例,小米立刻明白了。等到她高速而有效地做好睡前洗漱的事時,我再表揚她,“今天洗漱很有效率,不是因為你很快地做完這些事,更是因為你做這些事的時候都很認真,刷牙刷得也很仔細,沒有因為想要快就隨便亂刷,而是一直在認真地做,沒有跑去玩或做其他事情。
這就是效率!”小米同學就會瞇瞇地笑,而如果她一時又被某事吸引,忘了手中正做的事情時,我只要輕聲一提醒“效率”,小米就馬上心領(lǐng)神會地趕緊做回自己的事了。
3、把“等會兒”具體量化
媽媽們肯定會很煩惱于在催促孩子時,孩子那一遍又一遍地回應(yīng)“等會兒,等會兒,再等會兒”。事實上,不僅是孩子,就是大人也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fā)生。當你手中的事情沒做完時,你會不會在別人的催促、叫喚下,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最起碼我不會,如果我此時正寫文章,正寫到興頭處,叫我馬上去吃飯,我肯定會張口就答“等會兒”!
既然自己這樣,又如何能去要求孩子不這么做呢?而其實孩子引起父母怒火的,可能是一遍復一遍的“等會兒”,讓父母覺得等等等,得等到什么時候?
我要求小米的就是,不要說等會兒,而是把要讓我們等的“這一小會兒”,量化了,具體說明白。比如小米想要我陪她玩,而我正在打電話,或是正在看書,或是正在煮飯,沒辦法立刻和她一起玩,我不會說等會兒,而是說“好的,等我把這個電話打完;等我把這一頁看完;等我把飯菜煮好……
”讓等待沒有那么難耐,讓等待的時間有個具體的期限,讓我知道需要等待什么就好。所以小米如果說等會兒時,我就會問她,等什么。小米于是會說等我把芭比穿好衣服,等我把這幅畫畫好,等我把積木搭好……沒問題,我等著。因為這些具體的事,能夠有一個量化的大致時間,我就不會再著急催促,自然也不會覺得小米是在磨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