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每天都會對孩子進行表揚與批評的教育。如果批評的方法不當,不但不能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反而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自暴自棄或叛逆的性格。
有分寸的批評
不該缺位
章毓光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誤。孩子有錯,需要家長的積極引導,有分寸的批評就是一種積極引導,它有助于孩子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批評”這兩個字,評是批的前提。所以,批評孩子要掌握的第一個分寸是,當你想批評時,先要弄清楚自己欲“批”孩子的“錯誤”,是否是真正的錯誤。我發(fā)現(xiàn),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犯了“錯”,對他們發(fā)怒,是源于自身的認識偏差或是本身的無理,而非孩子犯了錯。比如,孩子由于情緒緊張,考試失利,家長便對孩子多方指責;孩子尊老愛幼,在公車上給老人讓座,有些家長也會批評孩子……這樣,就會讓孩子感到不公正,對你的信任度降低;還會使年紀小的孩子是非觀模糊。
第二個要注意的分寸就是別只看表面現(xiàn)象,狂批一通了事。而必須詢問孩子“為什么會這么做”,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聲音,這樣,既可摸清孩子犯錯的前因后果,還有利于掂量孩子錯誤的性質(zhì)和程度,為下一步的教育展開定向、定位。同時,也表達了你對他的尊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培養(yǎng)。對內(nèi)向、愛面子、膽子較小或特別害怕父母的孩子,尤其應和氣地詢問、傾聽。當然,詢問時要注意孩子的口氣、表情,發(fā)現(xiàn)一些“話外音”,幫助家長進行分析。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批評孩子特別要講究方法。
在這方面,我提下列建議:
1、堅持動口不動手。批評的本意,是對事物發(fā)表意見,工具自然是嘴和筆。批評時對孩子動手動腳,當屬懲罰的范疇而越出了批評的界限。舉上周那位署名“果果媽”的教育為例:她對孩子“沒跟我說一聲,就獨自跟一群小朋友跑到樓下玩了”這一“錯誤”,她“找到兒子后兇了他一頓”是批評;“回家后更是重重地打了他三下屁股”,就是懲罰了。體罰在家庭教育中原則上是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