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女同學,和我關系還不錯,我們會經常一起泡圖書館,一起去食堂吃飯,偶爾還會去學校后街上逛逛。
剛開始,我們對彼此并不熟悉,只是后來同行的時間多了,自然而然對她也就多了一份了解。
很多次,每當我們談到一個話題時,她總會無意間就用“我爸爸媽媽說”來開頭。比如,當我們?yōu)楫厴I(yè)之后的去向而發(fā)愁時,她會說:我爸爸說,我要么就直接考研考上去,要么就去一家大公司磨煉自己。
比如,當我們談到學校的洗衣機時,她也會說:我媽媽說,學校洗衣機那么多人洗了,又沒有消毒,不衛(wèi)生。我媽媽讓我每周末將床單帶回去洗。
再比如,當我們計劃出去哪里旅游時,她依然會說:我爸爸媽媽說,女孩子出去不安全,他們只允許我和自己熟悉的朋友們一起去玩,而且不能去遠了,最好是那邊有熟人過去才比較安全……
每每這時,我既驚訝于她能夠肆無忌憚地說起“爸爸媽媽”這個詞,而不感覺到臉紅,因為我那時在外人面前稱呼父母只會用一個單字“媽”或者“爸”。而且,令我更訝異的是,她每次說起她爸爸媽媽是如何如何說時,語氣竟是如此地堅決和肯定。
直到現在,我才突然明白,那是因為,她的父母在她成長過程中樹立的權威,對她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在她心里,她的父母是權威,是理性的,成熟的,值得肯定的,因此,她才會如此篤定她父母的各種做法。
不止是這位女同學,相信身邊依然有許許多多的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樹立自己的權威形象。然而,這樣的權威對孩子的教育而言真的有必要嗎?父母的權威對孩子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01 權威是什么?
對于所有孩子而言,他們的父母最初都曾被視為某種神一般的存在。這就是所謂的父母的權威。那么,為什么會存在這種權威呢?
這是因為,一方面,在孩子的眼中,父母不僅高大強壯,而且似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們被父母這種嘆為觀止的形象深深折服。
另一方面,父母們往往擁有孩子需要的所有東西,比如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零食,還有親切的叔叔阿姨們等等。這讓孩子本能地依賴父母,去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也造就了父母在孩子眼中的權威形象。
然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成長為青少年或者成年人之后,他們擁有了獨立的思考,廣泛的經驗,甚至實現了經濟獨立,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這時的他們,會漸漸認識到,以前他們對于父母的評價太過夸張,父母不過是肉體凡胎,他們也會犯錯,也會有一些做不到達不成的目標。
于是,他們不再迷信于父母的權威,知道該如何去度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但是,父母自己怎么看待孩子們的這種獨立呢?盡管父母對他們自己的父母的某些行為不認同,但是他們卻在自己的成年孩子面前,依然想要維持自己權威的形象。
比如,我們會經常聽到父母這樣說:“我們這是為你好,等你到了我這個年紀,你就會明白我們有多正確。”
然而,這種竭力維持的形象真的必要嗎?這種做法會讓孩子依舊對自己崇拜如初嗎?
答案是否定的。
當父母權威用盡的時候,孩子早已乘起高飛的雙翼,飛向了更為遼闊的高空。
02 父母的權威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
說起父母的權威,我不由得回想起小時候我父親對我施加的影響。
我的父親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小時候的我如果有哪些做得令他不滿意的地方,父親會第一時間沖過來,多數情況下會罵我?guī)拙?,但是偶爾還會動手打我,每每這時,我就很害怕,生怕自己又做錯了什么。
后來,長大以后,父親不再打我,但是被罵依然是免不了的。有時候,我也有做得令他滿意的地方,比如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這時父親很高興,會獎勵我,還會在親朋好友面前夸獎我。
這讓我覺得自己非常依賴父親的評價,處處謹小慎微,同時內心又極為好勝,希望自己能夠做到最好,這樣將會得到別人的夸贊。
而如今,我早已明白父親的權威給我?guī)淼牟焕绊懹卸啻?,很多時候我試圖去改變自己,讓平和一點,不再被他人的意見所左右,而這將會是一個耗時巨大的工程。
在《PET父母效能訓練》這本書中,作者指出,當孩子面臨父母的權威時,他們會有如下12種應對機制:反抗、怨恨、報復、撒謊、責怪他人、專橫、爭強好勝、聯合起來對抗父母、順從、拍馬屁、缺乏創(chuàng)造力、逃避。
可以看到,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父母的權威對孩子施加的影響是極為不利的,它會讓孩子筑起一道道心墻,用以抵擋父母給他們帶來的傷害與痛苦。
這種痛苦與傷害是持續(xù)的,難以磨滅的,很多孩子在成年以后,依然無法忘記,甚至難以令這些父母權威之下的創(chuàng)口得以愈合,甚至,這種副作用還會延續(xù)到下一代,讓他們的孩子也備受權威的煎熬。
因此,當我們意識到父母的權威對我們施加的影響之后,我們需要學會及時止損,正視自己的過去,梳清自己目前的狀態(tài),盡可能去改變自己,讓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不讓我們的孩子也備受權威的折磨。
03 為何權威一直存在于孩子的教育中?
很多時候,權威的使用會令父母們感到愧疚。比如當我家小孩讓先生不順心時,先生有時候忍不住會大吼一句,孩子立馬癟起小嘴,大哭起來。而每每這時,先生會立刻過去抱起孩子,不停地安慰。
事后他與我談起時總表示,其實當他吼了孩子之后,心里還挺過意不去的。
誠然,其實許多父母也如同我先生一樣,當他們運用強權迫使孩子屈服之后,心里其實是極為自責內疚的。
可既然他們明白這一點,又為何無法總是有意無意地繼續(xù)這種權威呢?
其實,一方面,大多數父母們從孩童時代起,就一直被這種權利所控制,比如父母,老師,祖父母,叔叔阿姨等等。在他們的一生中,他們很少看到其他人使用非強權的方式對孩子施加影響。
這種知識與經驗的缺乏,讓他們仍舊沿用舊有的權利。
另一方面,還有些父母認為,對孩子使用權威,是一件比較省心省力的事情。當孩子害怕權威時,自然會變得乖巧聽話起來。
這種方式下的孩子一旦長大,很有可能會產生叛逆,逆反等等極端的負面傾向。
寫在最后:
回到開頭的那位女同學,大學畢業(yè)之后,我們之間再也沒有了聯系。
因為被父母用權威控制到如今的她,雖已成年,卻仍然只是一名幼童。
一個沒有獨立自主意識的人,無論何時,都不可能肆意地馳騁疆場,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