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當孩子說“學習太辛苦,想放棄”時,你該怎么辦?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講的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忽然告訴媽媽:“上學太苦,不想上學了”,這位媽媽為了讓兒子打消厭學的念頭,于是將兒子送去工地搬磚了!
可是,令男孩媽媽沒想到的是,兒子在工地搬了3天的磚后,不僅沒有感覺到搬磚的苦,反而還干得很起勁且樂在其中……
男孩班里其他的同學看到男孩搬磚的視頻,竟然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甚至還留言表示:“自己也想去工地體驗下搬磚”!
看完該新聞,我想到了周圍一些父母,為了讓厭學的孩子能回到正軌,也是各種“反厭學花招”頻出,比如:帶孩子去撿垃圾,讓孩子體驗自己的工作等。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們費盡心機,用心良苦,出發(fā)點肯定是好的,但是效果卻并不如意,甚至適得其反!這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孩子寧愿干體力活,都不愿意學習呢?
01打工真的比讀書苦嗎?
記得上初三時,班里一半以上的女孩子,都陸陸續(xù)續(xù)輟學,去南方各省的工廠打工了。
而他們其中絕大多數不是因為上不起學而輟學!
那她們輟學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看到其他女同學,在經過幾個月的打工歸來后,化著美美的妝,穿著時髦的衣服,有著平時不敢想象的零花錢……
看著這些輟學的同學,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就可以換來如此“體面”的生活,再看看自己前途未知的寒窗苦讀,難免不羨慕。
相比學習,體力勞動更直接,可以在短時間內看到回報。多數人只要經過短時間的學習,就可以熟練掌握上崗,無論是成就感、還是金錢回饋期,都是讀書無法超越的!所以,對于沒有熬過“生活的苦”的學生來說,打工真的沒有讀書苦!
然而,當年選擇輟學打工的同學,會一直“光鮮”下去嗎?
當然不是,事實證明,多數選擇輟學打工的孩子,在打了幾年的工,賺了幾年的錢后,都早早走上了結婚生子之路,然后成為了家庭主婦,或者夫妻繼續(xù)出去打工,孩子則成為了留守兒童。
“不要輟學打工,真的不要,你一定會后悔,你會在無數個深夜后悔自己為什么要輟學,為什么不讀高中,為什么不考大學?”
同學聚會上,當初選擇輟學打工的同學,醉酒后說出上面這段心里話。
事實證明,所有選擇輟學打工的人,在熬過了生活的苦后,終究會明白“不吃學習的苦,就熬生活的苦”這個道理。
02孩子厭學,聰明家長這么做
世上沒有賣后悔藥的,作為一個合格的父母,有義務督促孩子完成學業(yè)!
但是現實操作起來,卻是困難重重,父母費盡心機、花招百出,效果卻不盡人意。
孩子厭學,家長到底該如何回應?這位爸爸,給大家做了“教科書式”的示范!
他來自丹東,是一位攝影室的老板,由于自己和妻子二人工作很忙,所以自從二人的兒子出生,絕大多數時間都是由孩子姥姥照顧。
在得知兒子產生了厭學情緒后,徐先生決定用自己獨特的方法挽回孩子,他暫停了手頭上所有的工作,并給兒子辦理了休學手續(xù),然后帶著兒子從丹東出發(fā),開始了一場只屬于他們父子的全國游。
在旅行的路上,徐先生每逢看到歷史的痕跡,就會利用自己所學,給兒子講解,比如:在古城西安,他會告訴兒子有關西安的歷史故事;在泰山,他會特意選擇夜爬的路線,通過一夜的堅持,看到日出時的美好,讓兒子明白堅持的意義。
這些在網友看來與“反厭學”無關的操作,卻在默默地影響著兒子。
在旅行快要結束時,有記者采訪徐先生的兒子,他說:“以前自己根本不想見到父親,視父親如仇敵,而經歷這次旅行后,自己和父親處成了哥們,無話不談,更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等旅行結束,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
03孩子厭學缺的是“學習的內驅力”
育兒專家黃靜潔曾在《學習的格局》一書中說:“孩子對學習的責任心,是來自自己內心深處的一股驅動力,即內驅力。”
楊絳先生也曾說:“好的教育是啟發(fā)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yǎng)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
所以,想讓孩子產生“厭學”到“愛學”的質變,關鍵是要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1.端正孩子學習的認知
“好好讀書,將來掙大錢”
相信這句話,很多父母都給孩子說過!尤其是在經濟落后的地區(qū),父母更是通過這句話來激勵孩子學習。
然而身邊越來越多“大學生就業(yè)難、工資低、上大學的給上小學的打工”的言論,已使得很多孩子產生了“不賺錢=沒用,所以讀書無用”的錯誤認知,從而影響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作為一名合格的父母,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告訴孩子,讀書不是為了賺錢,讀書是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成為一個更加優(yōu)秀的人。
就像前文提到的徐先生,在陪孩子旅行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自己所學,向孩子展示地理、歷史、文化知識的魅力。
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衡量一個事物有沒有用?不單單是“錢”這一個維度。比錢更重要的是,讀書能帶給我們清醒的頭腦、豐富的知識儲備、良好的習慣、敏銳的思維……引導孩子發(fā)現讀書的使命感,才是學習的最大動力!
2.耐心陪孩子尋找興趣
提到孩子的興趣,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孩子就知道玩,什么興趣都沒有,那我只能說你缺少一雙發(fā)現孩子興趣的眼睛。
事實證明,只有孩子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才能讓他產生強大的內驅力,促使他堅持下去。就像上文提到的徐先生,他之所以選擇暫停工作,陪兒子全國旅游,其主要目的還是通過耐心的陪伴,發(fā)現兒子的興趣點,從而進一步引導,增加內驅力。
現實生活中,作為父母,我們應做到尊重孩子,不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少批評、多鼓勵,平時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在尋找孩子的興趣上多點耐心和堅持。
3.不幫孩子定“目標”
在這個教育越來越內卷的全民大戰(zhàn)中,多數父母都認為只有拼命“雞娃”,考上清華、北大才算獲得了教育的成功!
然而,父母這種唯成績論高低的做法,恰恰破壞了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就比如電視劇《小歡喜》中的學霸英子,從小就有航天夢,想做宇航員,所以想上全國航天專業(yè)第一的南大,但是英子的媽媽卻視清華、北大為頂尖學府,結果英子竟然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媽媽的逼迫。
作為父母,不要隨意給孩子定目標,讓孩子自我成長,才能更好激發(fā)潛在能力,孩子才能去追求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