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和丈夫的感情并不是很好,這也就導致里面很長時間都處在一種非常暴躁的狀態(tài)。這是因為婚姻生活的不順林麗對于自己家孩子的要求那是非常之高,只要自己家7歲的小兒子犯了什么錯誤的話,林麗都會對孩子破口大罵,甚至是抬手就一巴掌。
一開始孩子感覺到非常委屈,經常抽抽搭搭的哭。但是一聽到孩子哭,林立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有一次林麗吼道:“我是你媽,我打你是天經地義,我要是不打你,那我就不是你媽了!”這樣一來,嚇得孩子連哭都不敢。
前一段時間孩子的姥姥來看孩子,正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小心打破了一個碗,林麗看到這一幕更是氣不打一出來,抬手就是一巴掌說:你連一個碗都拿不好,以后還怎么出人頭地?
看到這一幕,孩子的姥姥感覺到非常心疼,畢竟是老人更加疼愛孩子一些,趕緊把孩子抱在了懷里,責怪林麗說:“多大個事兒,你怎么能這么打孩子,你小的時候我也沒這樣打過你啊。”
這樣一來,林麗也覺得臉上有些掛不住,但是沒想到剛才一直都默不作聲的孩子,這個時候卻突然說了話:“打就打唄,不然我就沒媽媽了。”這句話讓林麗感覺心里一震,有想到自己家孩子這么幾年以來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心里更是后悔。
孩子都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做媽媽的,其實對于自己的孩子怎么來說都是疼愛和喜歡的,但是卻依然有對孩子打罵的情況存在。
孩子在小的時候,總是會做一些讓爸爸媽媽感覺到理解不了的事情,或者是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錯誤。再加上小孩子的記憶力并不是那么好,而且對于一些事情也并不是非常在意,正是由于這種情況導致孩子們和父母之間產生了一定的代溝。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很容易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沒能按自己希望的方向發(fā)展,而且覺得孩子也沒有辦法體諒自己的良苦用心。在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們很容易就會感覺到恨鐵不成鋼,從而用一種暴力的手段去讓自己家的孩子聽話。
還有一種情況是這樣的,有一些父母之間的夫妻感情并不是很好,這就導致他們每個人都有著很大的心理壓力,也時時刻刻都處在一種暴躁的情緒狀態(tài)當中。
而在這個家庭里面,孩子就理所當然的被寄予眾望,而父母之間對于孩子的期望都不同,只又因為父母之間的情緒都并不是非常好,很容易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情緒失控而導致對孩子有打罵的情況。
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如果孩子在暴力情況下長大的話,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影響。
孩子在小的時候對于父母是有著很強的依賴感的,而這種依賴感可以讓孩子得到一定的安全感,但是如果父母經常暴力的對待孩子的話,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不敢依賴父母。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長此以往,孩子們有什么事情都憋在自己的心里,這會讓孩子感覺到無依無靠,從而找不到屬于自己的安全感。
孩子們對于自己爸爸媽媽的看法是非常重視的,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爸爸媽媽經常否定孩子,甚至用暴力方式解決的話,那么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夠好自己沒能夠達到自己爸爸媽媽的要求。
這樣的話,孩子就會一直處在一種自我否定的狀態(tài)當中去,很容易會引發(fā)自卑心理。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健康成長的話,那么父母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暴力行為。
其實如果家庭環(huán)境不和諧的話,最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之間的夫妻感情并不是很好,這就導致兩個人一直都沒有一個好的狀態(tài)。
如果夫妻之間經常的交流溝通,并且解決兩個人之間的問題,那么家庭環(huán)境自然也就和諧了,也就不至于經常對孩子暴力相向了。
有的時候爸爸媽媽們之所以會對孩子感覺到生氣,是因為孩子做的不夠好,但是有的時候爸爸媽媽要知道孩子們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孩子們不可能一直都按照爸爸媽媽所期望的狀態(tài)發(fā)展,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說爸爸媽媽要和孩子交流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
如果爸爸媽媽經常對自己的孩子有暴力傾向的話,那么孩子在心理上是會受到一定傷害的,這種傷害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爸爸媽媽希望能夠讓孩子的內心創(chuàng)傷愈合的話,那么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就是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壞脾氣,如果一邊道歉一邊還繼續(xù)對孩子施加暴力的話,那么只會讓孩子更加難過。
爸爸媽媽們要知道,正是因為這種暴力傾向讓孩子們對于自己的父母已經沒有了依賴感,同時也缺少一定的信任感。
如果爸爸媽媽希望能夠重新給孩子安全感的話,那么就一定要多多地陪伴孩子,而且要對自己的態(tài)度加以糾正。
還有一點就是爸爸媽媽們的這種暴力行為,其實對孩子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創(chuàng)傷,在這個時候如果想要讓孩子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父母的改變,那么最需要做的就是爸爸媽媽要鄭重地向孩子道歉。
爸爸媽媽的態(tài)度一定要誠懇,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其實是在乎自己也是愛自己的。
你認為如果對孩子有暴力傾向的話,自己應該怎樣改正呢?
你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qū)說出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