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廣東的高三初三學子回歸學校。當5歲柔柔聽到“上學”兩字的時候,就試探地問:媽媽,你說什么?答:哥哥姐姐要上學了。情緒激動喊道:我不要上學。
柔柔在讀幼兒園中班,在家已經玩了三個半月,預計直接等9月開學。我是沒有想到她如此大反應,雖然我也沒有打算那么早讓她上學,但上學這個意愿還是需要及時培養(yǎng)。
孩子為什么不愿上學
陌生的氛圍產生焦慮感
漫長的假期,讓孩子對學校產生了距離。即使當初沒有厭倦上學,但時間久了慢慢也就開始覺得陌生。正如我們成人,如果脫離社會、脫離工作崗位過久,重新進入前,內心多少有些糾結和焦慮。
自由慣了不想被約束
學校有一套完整的系統(tǒng),即使幼兒園是玩為主,但也會有教學,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固定的活動時間,而整天只想玩的孩子,當然想在家里繼續(xù)當王,誰都會選擇讓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更別說其他更大的孩子。
上學有不開心的回憶
社交問題、學習問題、成績問題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不愉快。無論是幼兒園、小學、大學,只要與人相處,就多少會有些惱不愉快,特別低齡孩子之間摩擦更大;而上學的必然產物——作業(yè),也是令孩子頭痛的,當然大些的孩子,最煩惱的肯定是成績,畢竟很多父母眼中只有成績,孩子壓力太大,怎會愉快上學。
不想跟父母分離
分離焦慮估計是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假期有更多的時間跟父母在一起,而上學后則少了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想想都不開心。
解決和預防孩子產生不愿上學情緒的3個建議
喚醒孩子的美好回憶
在與孩子交談時,引導孩子對學校、小同學的回憶。讓孩子講述之前在學校發(fā)生的趣事,促使孩子回想在校的美好時光。
當我跟柔柔聊起她的好朋友,談及她生日與朋友分享蛋糕的樂趣、談到每天放學與朋友玩耍的時光,她如同打開話匣子,手舞足蹈地聊起很多開心事,最后就說好想念小伙伴。當我說只能等到上學才能經??吹叫⊥瑢W了,柔柔對上學兩字明顯少了之前的抗拒。
與小伙伴的家長相約
做好防范措施,提前跟別的家長約好,讓孩子和自己的好同學有機會在戶外一起玩耍,重新升溫他們的感情,長時間不見的小朋友肯定都很思念對方。某種意義上,同學是在學校的玩伴,只有上學,才能每天看到這些小同學,有了這樣思維,上學也是件值得開心事情。
調整生活習慣
在家主要任務是玩,應該也開始加入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放假=隨便玩+晚睡+晚起是很多小孩的生活模式,即使不是正式開學,提前做好調整也是應該的。除了早睡早起,還需要引入學習的氛圍,看書、運動、唱歌、跳舞、畫畫、剪紙等一切,都是目前我們的主要“學習任務”。當然,已就讀小學及以上的孩子,每天還是需要面對老師們布置的學習任務,家長還是需要營造在家學習的氛圍。
我不贊同幼兒園就學寫字或其他高難度學習,所以我不會安排柔柔寫字,但保持線上的英語學習,一是柔柔對英語有興趣,二此刻是英語啟蒙黃金時期,每天十多分鐘學習,效果也不錯。在家“學習”,無論是學什么,都有助于孩子習慣學習這回事。很多孩子不喜歡上學,是因為覺得學習是件痛苦的事情。
我不想上學,很多時候也只是孩子一句普通的話,我們不必過于緊張,進而產生一系列語言上、行動上的勸說、恐嚇、強制。可以引導,當需要先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知道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和孩子一起解決心中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