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熟知寶寶語言的階段性發(fā)展特點,家長的方法很容易徒勞無功。比如你想教八個月的寶寶朗誦古詩,這顯然是難以實現(xiàn)的,因為八個月的寶寶還只能夠牙牙學語。一歲之前,寶寶通常喜歡注視和觀察大人說話,由觀察到警覺到說出首個字。一歲至兩歲之間,寶寶的語言會有質(zhì)的突破,開始逐漸了解語言的表達含義,語言能力突飛猛進。兩歲至六歲之間,語言表達由簡單逐漸發(fā)展到復雜,這階段家長可以對其進行更多的引導和激發(fā)。
營造有利的語言環(huán)境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個從沒說過話的人單獨生存在森林中,那他很可能都不會表達。家長不必等寶寶長大再教,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可以開始與其交流了,越早地交流能讓其越早地接觸語言。多溝通互動,哪怕是穿衣吃飯換尿布,家長都要經(jīng)常描述,讓寶寶多聽多說,哪怕是用沒有成形的語言與你交流,都代表著寶寶在努力嘗試表達。
日常游戲多進行
和小月齡寶寶進行語言互動,可以做這幾種簡單又有效的日常小游戲。比如寶寶正在圍欄里玩耍,寶媽可以在斜對面或后方晃動搖鈴,同時呼喊寶寶的名字,試探寶寶的反應,通常寶寶會依據(jù)聲源捕捉你的身影。寶寶對色彩鮮艷的圖案感興趣,寶媽可以拿著卡片給寶寶邊看邊介紹,訓練寶寶的觀察思考能力并激發(fā)其語言表達能力。寶媽寶爸還可以經(jīng)常給孩子唱歡快的兒歌或是念朗朗上口、節(jié)奏明快的兒童童謠,寶寶通常非常感興趣。
尊重孩子的獨立表達
月齡稍微大一點的寶寶會有獨立表達的意識,比如寶寶會從自己的思維角度進行表達,這是思維和語言的雙層面發(fā)展,家長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應對,不可以表現(xiàn)出敷衍和不感興趣,應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揚,同時,家長也不要用大人的標準不斷地叫停孩子的表達,這樣會打消孩子獨立表達的積極性和說話的意愿。
有趣的溝通:孩子的“十萬個為什么”
孩子對很多事物都有著濃烈的興趣,會天天追著家長詢問,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們不斷發(fā)問。對此,家長應當感到高興。家長要把握好孩子的每一次發(fā)問,應用心回答孩子的每一個疑問,并適當反問,以強化溝通。家長可化繁為簡,將復雜的理論和生僻的道理化作生活化的語言,讓孩子更加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