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的由來三、
壓歲錢,一說與唐代宮廷內習俗有關。據(jù)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內廷妃嬪,每于春時,各于禁中結伴三人至五人擲錢為戲。”王建的《宮詞》說:“工人早起笑歡呼,不識階前掃地夫,乞與金錢急借問,外頭還似此間無”;“宿妝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邊樹;寒日內人長打白,庫中先散與金錢。”
足見唐代宮廷內春日散錢之風昌盛。又據(jù)《資治通鑒》卷廿六中記載,時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王建《宮詞》也有描寫:“妃子院中初降誕,內人爭乞洗兒錢。”洗兒錢除志喜外,主要還是長者給新生兒鎮(zhèn)邪去魔力的護身符。賜錢新生兒的風俗逐漸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宋代成為民間重要風俗之一。
壓歲錢的來歷 壓歲錢的傳統(tǒng)寓意
壓歲錢的由來四、
根據(jù)史書《桯史》記載,北宋神宗年間,當時的朝廷樞密副使王韶的小兒子南陔出了一件事:就在春節(jié)的夜晚,南陔隨著大人在汴梁的街頭觀燈游玩,竟被歹人給掠走了。歹人準備向南陔的家里勒索一筆錢財。然而,在歹人逃跑的途中,巧遇朝廷的車子經(jīng)過,機智勇敢的南陔急忙大聲呼救,歹人心中害怕,放下了南陔,倉皇逃跑。于是,南陔得以隨著朝廷的車子進入皇宮,見到了皇帝宋神宗。
宋神宗問清了事情的經(jīng)過后,就賜予南陔一些金錢,給他壓驚。此事原本發(fā)生在北宋都城汴梁的皇宮內,卻很快傳了出去,并廣泛流傳于民間。于是,人們紛紛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過年的時候,除了給孩子們買爆竹、吃食外,還要給孩子們一些壓驚的零用錢,這些零用錢被稱為“壓歲錢”。
后來,全國的百姓也紛紛效仿這種做法,在春節(jié)的時候給孩子壓歲錢。時間長了,春節(jié)給孩子們發(fā)放壓歲錢就成為我國傳統(tǒng)的春節(jié)習俗之一。史書《清嘉錄》中“長幼度歲,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記述的就是古代的大人們在春節(jié)時給孩子壓歲錢的情景。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壓歲錢的意義已由壓驚轉化為春節(jié)時期的美好祝福。
壓歲錢的由來五、
壓歲錢,表達家族長幼之間的祥和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
清人吳曼云《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現(xiàn)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以家族生活為基本模式的傳統(tǒng)社會里,講究的是“長幼有序”,家長們平時都很威嚴。只是到了春節(jié),在喜慶的氛圍里,小輩們給長輩們行磕頭禮,表示對尊長的敬重與祝福,長輩們則發(fā)給小輩們或多或少的壓歲錢,表示對小輩們的關心和愛護。壓歲錢的施與取,像是一出熱熱鬧鬧的戲,表達了共度佳節(jié)、喜慶熱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