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何定義有用無用?
1歲之后的寶寶,家務可能比你上述期望的種種更有吸引力。
就像如果父母愛玩手機,寶寶即便不會玩,只知道它是個小黑匣子,也擋不住對手機的喜愛一樣。
沒人陪玩的積木遠沒有觀察媽媽擦桌子、洗衣服更有吸引力。
1、從技能提高來講
做家務可以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和觀察能力
就拿幫廚這事來講,一歲的寶寶可能只能幫你扔個爛菜葉子。
這個過程中,他首先要觀察你扔的動作,其次扔準也是一種挑戰(zhàn)啊,最后他還得分清,好葉子和壞葉子的區(qū)別是什么?
通過幫忙,他能認識各種蔬菜水果,這比拼圖認物功效強上100倍。也比你花錢買的任何訓練精細動作的玩具都有用100倍。
不管是擇菜、整理玩具、丟垃圾,其實都可以在玩耍中鍛煉寶寶的很多大運動和精細運動。
2、從行為能力提高來講
做家務可以提高寶寶的執(zhí)行能力和自律能力
家庭教育的本質(zhì),從來不是選個特定的時刻,和孩子正襟危坐來“學習”,而是每時每刻的潤物細無聲。
別小看孩子,有時候他們比你認為的更聰明。
當你說,“寶貝幫媽媽把裝水果的盤子拿過來時,”也許你會看到,她跑去廚房看到了水果盤子,踮起腳夠了夠沒夠到,然后跑去洗手間,把洗手臺下面用來蹬著洗手的小凳子搬到廚房,然后蹬著凳子,夠到了盤子,拿過來給你。
不必驚訝,孩子的執(zhí)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積累的。
擅長做家務的孩子也會更自律。
歸納和執(zhí)行本就可以提高一個人對自我的控制能力。
一個人得先學會克制自己,才能從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
如果從小生活就沒有任何規(guī)律可言,做事全憑感覺,那么長大之后做人做事自然也很容易放飛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