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語學習存在沉默期
母語的習得研究結(jié)果表明,兒童最先學會的是“聽話“,然后才學會說話、閱讀和書寫。英國教學法專家Palmer認為:“幼兒只有經(jīng)過一個醞釀階段以后才會說本族語。”在這個沉默期內(nèi)外界的話言輸入在兒童的頭腦中逐漸積累、形成潛意識,然后逐步喚醒大腦中的語言信息,這是兒童語言運用(理解和表達)的準備階段。當這種準備積累到一定程度,在外界交際環(huán)境的作用下,兒童才開始理解和說出大量的話語。由此可見,兒童聽話能力遠遠超過說話能力,說的能力來源于聽的能力,說的技能的高低受到聽力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幼兒語言學習沉默期主要表現(xiàn)在:從聽懂第一句話到會說第一句話有一個時間間隔;從聽懂一句話到會說這句話也有一個時間間隔,后者在幼兒學習第二語言時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幼兒在學習母語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沉默期相對。較長,學習第二語言時的沉默期相對較短。
四、親和動機是幼兒語言學習的主要動機
兒童學習第一語言關系著他們的生存和生活,屬于一種天然的動機。這種天然的動機是由人類的社會關系與社會實際的需要所產(chǎn)生的,是一種心理和情感的需要,這種天然的動機就是親和動機。所謂親和動機是指學習者處在某一個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為了能夠適應這個語言環(huán)境,盡快成為該語言群體的一員而主動學習和掌握語言,最終達到提高自我在群體中的地位,實現(xiàn)自我。由此可見,親和動機具有方向的意義,它關系到語言學習的成功。由于幼兒的獨立性較差,在家他們要依戀父母,在幼兒園他們主要依戀老師和他們所在集體,他們從父母、老師、同伴那里獲得安全感。當兒童處在一個第二語言的環(huán)境中,為了不失去原有的安全感,他們會主動地“玩這種新的語言游戲”,并努力去掌握其中的“游戲規(guī)則”,他們并不一定把第二語言學習看作是一種學習任務,而是將它當作參與游戲活動以及獲得愛、安全感、滿足需要和得到獎賞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