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話說瓜熟蒂落,正常情況下,寶寶需要在媽媽的肚子里呆40個周期才肯”到來“。然而凡事都有另外,也有一些寶寶在還不足月的情況就提前”報到“了。這種情況下的胎兒,我們把TA們稱之為早產(chǎn)兒(懷孕37周以前出生的寶寶)。由于胎兒在還不夠“成熟”的時候就降臨了,身體的各功能發(fā)育不完善是肯定的。
所以,對于早產(chǎn)兒的護理,要比正常足月生出來的寶寶,需要更多時間與精力。護理早產(chǎn)兒,別以醫(yī)務護理人員是最好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父母參與早產(chǎn)兒護理,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孩子康復,這種方式也被稱之為家庭式護理方法。
臨床上,醫(yī)生需根據(jù)患兒的病情和病房情況來安排家屬進行家庭式護理。即新生兒監(jiān)護病房在一個時間段內(nèi)一般只能進入一個家長,家長與護士事先預約時間,家長進入前在接待室穿好一次性手術衣,戴好一次性帽子,穿好鞋套。進入病房內(nèi)后戴上一次性口罩,責任護士指導家長在流動水下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在單獨的房間進行家庭式護理。
責任護士會指導家長喂養(yǎng)的知識,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和互動交流,如在喂養(yǎng)和護理中與患兒說話、擁抱、微笑、唱歌等,在患兒覺醒時讓其看顏色鮮艷的玩具,聽輕音樂,用有聲的玩具鍛煉聽力;教家長測量體溫及大小便的護理,面對危重情況時及時處理。
進行撫觸,通過與患兒皮膚的刺激和語言的交流,使患兒有安全感和滿足感。通過腹部按摩和撫觸,增加患兒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通過家庭式護理方式,能消除家長的消極不安,焦慮緊張的情緒,減少住院天數(shù),減少生理應激,促進親子關系的建立,有利于嬰兒的健康成長。
小編寄語: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和孩子多接觸,多溝通是最好的親子教育。
本文由媽媽育兒網(wǎng)(http://m.15thirdstreetblackrock.com/)小編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