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吃葡萄》的寓言故事眾所周知,其實這則故事也反映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較多見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
當人們在學(xué)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和阻力時,內(nèi)心自覺或不自覺地會產(chǎn)生一種希望解脫緊張狀態(tài)、恢復(fù)情緒平衡的適應(yīng)性傾向。
就像寓言中的狐貍那樣,對得不到的東西就貶低它,以平衡自己的心理,這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在心理學(xué)上就稱之為“酸葡萄心理”。這種能起到心理調(diào)節(jié)作用的機制,已沒有了寓言故事中的貶義。
用自己能夠接受的理由來對事物自圓其說、自我安慰,以避免心理上受到更嚴重的傷害,這樣的“酸葡萄心理”是我們的心理衛(wèi)士。
狐貍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故事流傳開來以后,那只狐貍感到無地自容,真想找個地縫鉆進去永遠也別再出來??墒遣恍邪?,他得生活呀,于是他決定把家搬到?jīng)]人認識的遠方去。
狐貍一家搬家時什么也沒帶,只悄悄去向別人要了一根葡萄藤帶上。
狐貍一家走啊走啊,終于來到了一處荒僻的地方,他們決定在這里居住下來。他們住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帶來的葡萄藤剪成幾截,一截一截地插在土里。
時間慢慢地過著,他們的葡萄藤長出來了,第二年就開了花,結(jié)了幾粒葡萄。他們一家吃著自己種出來的葡萄,覺得特別甜。然后他們又剪下一些葡萄藤插在土里。
他們年年都要插許多葡萄藤在土里,到那只狐貍老了的時候,已經(jīng)滿山滿嶺都是葡萄了。許多動物想吃葡萄,都搬到這里來定居,使這里成了一個熱鬧的葡萄王國。老狐貍當之無愧成了葡萄王國的國王。知恥而努力,一定能創(chuàng)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