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取名,怕碰上諧音,變成“搞笑名”;也怕沾熱詞,變成“百家名”;更怕隨大流,變成“菜市場名”……
可是,這位老爸千防萬防,卻沒想到撞上“俗語”!

爸爸姓辛,認為女孩子文靜點好,就給女兒取名辛靜,單名一個靜字。
一家人都不反對,于是拍板敲定。
沒想到,等到孩子上學后,卻被同學調侃成外號。
這外號,不是普通俗氣的“小靜”;也不是親切溫柔的“靜兒”;更不是紅極一時的“靜靜”。
而是一說就想通了的“自然涼”,因為“心靜自然涼”。
女兒倒是挺開明的,想著被同學調侃,多個外號名挺好。
每當他們叫自然涼,女兒也會回應。
女兒認為,“心靜自然涼”的寓意好,能隨時提醒自己在遇到問題、困難、挫折時,要放平心態(tài),以一顆平常心去處理。
可老爸心里有些后悔,責怪自己當時只想給女兒取個文雅好聽的名字,也沒有多思考聯想一番,讓女兒名字偏偏撞上了人盡皆知的“俗語”。
好在與之撞名的“俗語”寓意好,還能安慰人些,不然他真想給女兒改名。
不過,你可別以為名字撞上俗語“晦氣”,它還有2個好處:
好處1:讓人一下記住你的名字。
初次認識別人的名字,肯定會感到陌生。如果他的名字和俗語相關,你試著用俗語去記,不光容易想起,還一下子就記住了。
好處2:俗語大多寓意深刻。
俗語大多數是由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愿望。所以,和俗語沾邊的名字,大部分也都寓意深刻,具有趣味性。
那么,除了俗語,家長如何給孩子取出獨具特色的好名字呢?
1、來源四字成語。
成語,將一句內容豐富的話濃縮成簡練、精華4個字表達,可見其用詞精辟。
用寓意好的成語取名,自然能突顯名字深意,取出個“表里”絕佳的名字。
比如:
陳以沫,出自成語“相濡以沫”;
尤浩然,出自成語“浩然之氣”;
劉敏嫣,出自成語“才思敏捷,姹紫嫣紅”。
名字好聽,內涵豐富,念起來又順口,家長用成語給孩子取名簡直一舉兩得。
2、來源詩詞歌賦。
中國詩詞歌賦源遠流長,古人的才華全在其上。
普通的景、人、物、氣、時,從詩人的筆下表達出來,便似穿上了“華麗的衣裳”。
用之取名,可謂“學以致用”,好名自然而成。
比如:
周星馳,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譚松韻,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題盧秘書夏日新栽竹二十韻》:“松韻徒煩聽,桃夭不足觀。”
雷佳音,出自明代徐渭的《五色鸚鵡》詩之二:“侍兒不用拋紅豆,自有佳音慰圣慈。”
家長隨便從詩句中取出1~2個字給娃取名,便是一個“神形兼?zhèn)?rdquo;的好名。
3、來源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顧名思義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它們是歷代儒客的核心書經,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
以之為名,你想要的氣質、內涵統(tǒng)統(tǒng)都有。
如:
林徽因,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張學友,出自《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莫文蔚,出自《易經》:“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君子豹變,其文蔚也。”
出處高大上,念著又好聽,家長用其給娃取名,怎么樣都不虧。
看到現在,你應該知道了吧!從俗語、成語、詩詞歌賦、四書五經中給孩子取名,好名渾然天成!